內容來自sina新聞雲林西螺農地貸款

評論依賴房地產強拉經濟的時代漸行漸遠

  每年的九月和十月都是商品房銷售的高峰月份,因此樓市有"金九銀十"之說。今年註定是個例外,"金九"行將過去,樓市一點沒旺;"銀十"即將來臨,但市場依然眉頭緊鎖。

  今年以來,房地產銷售和房地產投資開始逐月下滑,雖說每月環比下滑幅度都不大,某些月份甚至可忽略不計,但下滑態勢一直持續至今。

  有人說這很不正常,也有人說這很正常。有人難以承受這樣的下滑,有人則強調這樣的下滑隻要不發展成"大跌"就完全可以承受。有人警告,再這麼下去會拖累國民經濟的平穩增長。有人則不以為然,因為透過國傢統計局的官方統計,多數經濟運行指標的實際增幅,都在國傢全年經濟增長7%-7.5%的調控區間以上。

  對房價走勢,眼下最淡定的要數剛性購買者,焦急上火的是手頭積壓房源過多、面臨資金回籠壓力的開發商,而最沉不住氣的則是商品房積壓量過大城市的地方政府。於是,從今年初到上月底,前四年間先後被納入限購名錄的城市中,有九成半的城市已取消或變相取消限購。截止到本周,據說全國隻有5個城市仍未取消限購。

  然而,伴隨一波又一波水分極高的炒作性報道,所有已取消限購的城市,沒聽說有其中哪個城市因取消瞭限購,重新吸引到曾經風光無限的"溫州炒房團"卷土重來。甚至連正常的剛需也並未因房價的小幅回調而出現一波"井噴"式的購房潮。相反有一則消息卻值得人們細細品味,在上海,從2012年初至今年8月,短短的兩年8個月中,各類保障房的申請門檻已連續四次下調。不隻是上海,全國大多數城市,連續下調保障房申請門檻已呈共有現象。而少數保障房工程做得比較好的城市,已由過去的"人等房"轉變為如今的"房等人",這些都在無言地印證中低端剛需的釋放渠道正變得越來越寬暢。請註意,這才是持續已四年的樓市調控最有效的實招。

  還有一則令房地產中介們不爽,令開發商們心裡發毛,令地方政府頗感沮喪的消息發佈於本周,那就是國務院督察組對部分年度保障房建設進展緩慢的省份,發出瞭限期開工的問責警告。這則消息看似與房地產無幹,實乃對樓市走勢大有關聯。一個簡樸的認知邏輯是,每年實際投放的保障房數量越大,商品房銷售突然暴增的可能性越小。這則消息還釋放出另一個信號:中央政府對保障"住房民生"的政治意志絲毫不曾動搖!

  一招不成、再使一招--眼瞅著取消限購已不靈驗,又瞅著"金九"已然泡湯,不甘心的開發商和房地產中介開始雇傭"房地產媒體"和"房地產評論傢"集體炒作取消限貸。因為對"銀十"仍心存幻想(貸款秘訣)銀行最低利率最佳辦理方式,從本月下旬起,各類經不住細細推敲的"某某城市已取消限貸"甚至"四大行醞釀取消限貸"的消息開始滿天飛舞。

  說這些消息全是假的那倒未必,因為掌控各類"地方銀行"的地方政府確有強令其取消限貸的能量,問題是"地方銀行"可動用信貸資源不足全國信貸總資源的10%,就算能把已投放於地方實體經濟的信貸強行收回來(事實上根本做不到),然後全部用於按揭放貸,要想重新掀起一波炒房的虛假繁榮也系杯水車薪。

  反過來,若說這些消息全是真的無疑更顯荒唐。"地方銀行"心有餘而力不足,"四大行"隻聽中央的,地方政府壓根指揮不瞭。伴隨中央有保有棄、有扶有壓的宏調政策越來越有力地實施,同為中長期信貸,優質的實體經濟項目、新興產業項目、現代服務業項目越來越多,向這些優質項目放貸,不但風險遠低於購房按揭放貸,貸款利息反而更高,最終收回放貸本金亦更有保障。

  總之,依賴房地產強拉經濟增長的時代已漸行漸遠。未來一段日子,出於穩定市場預期和平撫部分市場群體情緒之需要--以減少對中國經濟新常態繼續鞏固成型之幹擾,不排除央行會出臺一個裝點門面式的、有條件放松限貸的操作指南之類,供各大銀行參照執行。不過,是否放松限貸是一回事,大銀行是否堅決執行又是一回事。何以如此?須知,今年開春至初夏由發改委集中放行的基礎設施、民生改善等投資大項目,經過前期的招投標和施工準備已陸續開建,今年四季度更將掀起一波持續的集中開工潮,這筆巨大投資一旦進入市場後,完成今年經濟增長目標毫無疑問保險系數更高,何苦為瞭臉面強拉樓市制造新的增長"泡沫"呢?魯寧(上海 學者)

新聞來源http://cs.house.sina.com.cn/news/2014-09-28/07584486150.shtml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ilicateuypn9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